半導體硅片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發布日期:2021-08-11 10:45:26] 點擊:
半導體硅片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統計數據,2018至2020年,全球半導體硅片出貨面積分別為12,541百萬平方英寸、11,677百萬平方英寸以及12,258百萬平方英寸,全球半導體硅片出貨面積穩定在高位水平。
2021年一季度全球硅晶圓出貨面積3337百萬平方英寸,環比增長4%,同比增長14%,晶圓出貨面積驗證行業高景氣得以延續。
2014年起,隨著中國各半導體制造生產線投產、中國半導體制造技術的不斷進步與中國半導體終端產品市場的飛速發展,中國大陸半導體硅片市場步入了飛躍式發展階段。
2020年中國大陸半導體硅片銷售額從9.92億美元上升至13.35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6.01%,遠高于同期全球半導體硅片的年均復合增長率-0.93%。
半導體硅片市場波動基本同步于整個半導體行業,具有周期性上升的發展趨勢。由于近年來中國大陸半導體硅片銷售額年均復合增長率高于同期全球半導體硅片的年均復合增長率,中國半導體企業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半導體硅片市場格局
全球硅片產業主要由日本信越化學、日本SUMCO、德國Siltronic、臺灣環球晶圓、韓國SKSiltron廠商壟斷,市占率依次為28%、24%、14%、16%、10%。
從硅片尺寸來看國內產能集中在小尺寸,大尺寸自給率低,進口依賴強。
我國69%產能集中在6英寸及以下的硅片上,在該尺寸上已能滿足國內大部分需求;8英寸產能占比26%,國內已有部分廠商能規模化量產,但仍有較大產能缺口,80%需求依賴進口;目前少有國內廠商量產12英寸硅片,基本全部依靠進口。
中國大陸僅少數幾家企業能產8英寸硅片,主流的12英寸大硅片對進口依賴度更高。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建的有12個硅片廠商共19個項目,總投資額達到945億元,如未來1-3年陸續投產順利,我國將新增8英寸產能將達280萬片/月,12英寸產能將達502萬片/月。屆時我國半導體大硅片將實現自給自足。
國內主要硅片廠包括:滬硅產業、中環股份、金瑞泓、有研新材、上海新昇等。
我國半導體大硅片產能規劃:

資料來源:浙商證券
半導體硅片設備市場空間高達千億
《瓦森納協議》新增對12英寸大硅片的出口管制,大硅片國產化刻不容緩,而設備國產化是其中的關鍵一環,半導體硅片設備遠期市場空間高達千億。
半導體硅片產業鏈涵蓋了包括硅單晶拉制、硅研磨片、硅拋光片、硅外延片、功率器件、晶圓級真空壓膜機等半導體行業上下游多個生產環節,形成了一條相對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其中,單晶爐為核心設備,在設備投資額價值量占比約25%。

資料來源:新材料在線
國外主要廠商包括:美國QuantumDesign、Kayex、德國的PVA TePla
AG、Gero及日本的Ferrotec等,占據了全球大多份額。國內主要廠商包括:晶盛機電、北方華創、京運通、連城數控等。
12寸級別的硅片設備以晶盛機電為首的國產設備商仍在驗證中;未來隨著半導體硅片的國產化加速,國內率先通過驗證的設備廠商有望充分受益。
半導體單晶硅片生產工藝流程——單晶爐價值占比約25%:
結語
從國內晶圓廠2019年到2021年公布的招標信息來看,國產設備在各個環節的比例在逐漸提升,未來隨著資本開支進一步加大,國產化比例有望進一步提升。
2020年之前,國內主要是8寸晶圓廠為主,隨著大基金的持續投入和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支持,12寸晶圓廠積極擴建,2020年之后出現12寸晶圓廠占比大于8寸晶圓廠的拐點。在晶圓廠家數量方面,2016年全球共有188座8寸晶圓廠,到2021年時,則可望增加到197座。
相關推薦:友碩ELT晶圓級真空壓膜機

晶圓壓膜
臺灣ELT科技是全球先進制程設備制造商,其中硅片真空壓膜機 晶圓級壓膜機是8寸/12寸晶圓貼合專用設備,填充率高,無氣泡,高深寬比,全自動調節溫度壓力,是晶片制程后期的高端設備。